我院荀苏杭老师在Inorganic Chemistry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5-09-08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近日,我院最新研究论文“Aerobic 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Derivatives in Diesel Oil: Role of Electron-Rich Sites in Bimetallic Catalysts”在《Inorganic Chemistry》(Nature IndexSCI一区)期刊发表。江苏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本院教师荀苏杭副研究员、化工学院张锡凤副教授和朱文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燃油中硫含量的限制标准日益严格。然而,柴油中的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因其分子结构稳定,难以通过传统加氢脱硫(HDS)工艺有效去除。该工艺还存在操作条件苛刻、能耗高以及设备投资大等局限性。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替代技术,好氧氧化脱硫技术(AODS)可在温和条件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易分离的砜类化合物,其中双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成为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通过引入第二种金属位点,能够调节主金属的电子结构与表面性质,从而构建更多富电子活性位点。这些位点可高效活化氧气分子,将其转化为强氧化性的活性氧物种。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Ta金属对MoO3进行掺杂所构建的双金属催化剂,对二苯并噻吩(DBT)及其衍生物(4,6-DMDBT)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硫化物的高效转化。在120℃下反应5小时即可实现100%的脱硫率,并且在26次循环使用中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该研究聚焦于柴油中难降解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成功设计并验证了一种通过构建富电子位点显著提升脱硫效率的创新方法。研究表明,基于富电子位点设计的双金属催化剂具有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性好等优势。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inorgchem.5c00845


友情链接:

电话:0511-88790955 邮箱:hjxy@ujs.edu.cn

地址:江苏大学环安学院新大楼(基础实验楼)

copyright ©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版本号:4.0.0

苏ICP备05071359 苏公网安备 32110202000039号